巫山网首页 投稿邮箱:wsw5353@163.com

您当前的位置: 巫山网 >> 正文

千方百计加快经济建设步伐

2021年04月03日 15:11:58
来源:

巫山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历届党委、政府不甘落后,突出经济建设中心,锁定经济建设目标,千方百计推进贫困山区经济发展步伐,全力实施旅游带动战略,加强“三农”工作,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全力构建适合贫困山区快速发展的经济格局。

一、实施旅游带动战略

1998年,巫山县开始实施“旅游带动战略”,高起点制定旅游发展规划,突出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人才培养、旅游产品开发重点,培育旅游新景点,促进旅游经济快速发展,形成“一业带百业,百业促一业”的良好态势。2003年以来,深化旅游改革,巩固三峡旅游资源重组后巫山旅游在新三峡旅游线上的“龙头”地位,全县的旅游产业得到健康持续发展。其旅游带动效益明显:围绕旅游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带动特色观光农业的发展,培育12家涉农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带动交通运输企业的发展,2004年,实现水陆客运124万人次,公路客运326万人次。带动商贸流通业加速发展,围绕旅游产业,发展“农家乐”53处、名小吃125家,标准及普通床位6000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7%。带动移民搬迁安置,提供就业岗位2550个,带动近万移民实现就业。带动对口支援和对外开放,引进对口支援资金3.8亿元,招商引资4.1亿元。200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4亿元,小三峡、小小三峡景区接待海内外游客200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综合收入7亿元。

(一)制定高起点的旅游规划

2000年,“旅游带动战略”纳入巫山县第十个五年计划,与“人才牵动战略、移民拉动战略、改革推动战略、开放促动战略”并列为未来5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动”战略。2001年5月,“重庆市巫山县旅游发展规划”课题组,修编《重庆市巫山县旅游发展规划》,完成“征求意见稿”。2002年10月,修编完成《重庆市巫山县旅游发展规划》(2002~2020年)文本,设计县旅游发展总体布局和发展目标,总体布局概括为“12345”。强化一个中心——新县城旅游中心,发展两条轴线,打造三大特色旅游区,畅通四大进出口岸,构建四大圈层,重点发展五个旅游依托乡镇。近期(2002~2005年),到2005年,旅游接待总人次107万,旅游总收入4.4亿元以上,占全县GDP20%以上。中期(2006~2010年),到2010年,旅游接待总人次160万,旅游总收入10亿元以上,占全县GDP32%以上。远期(2011~2020年),到2020年,旅游接待总人次280万人以上,旅游总收入28亿元以上,占全县GDP35%以上。

(二)实施旅游大开发

巫山旅游大开发主要致力于景区开发、景区建设、旅游产品开发,充分挖掘旅游的优势资源,延长产业链,让旅游发挥出巨大的效益。

1. 景区开发

大宁河小三峡三峡工程蓄水后,巫山县不断加强对大宁河小三峡景区的宣传,增加20艘新型现代游艇,旅游专用空调车增加到33辆,景区旅游已逐步发展为综合服务内容比较齐全的一条龙服务体系。

神女溪2003年4月,重庆长江海外旅游集团公司、县风管局、重庆扬子江国旅共同投资3000万元,联合开发神女溪景区,开发项目有坐船观景、漂流和徒步健身等。2004年9月,神女溪景区正式对外开放接待游客。截止2005年底,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2240人次。

梨子坪森林公园1998年,梨子坪林场筹资开发以避暑休闲为主要项目的避暑山庄,帐篷区对外开放接待游客。2002年,梨子坪林场为扩大景点经营规模,通过多渠道筹资八百余万元,先后开发情人谷、红树林、“五七林”等游览景点。2003年,梨子坪林场投资180余万元修建神龙宾馆。2004~2005年,宾馆接待游客约1万余人次。

渝东珍稀植物园2004年,巫山县林业局筹资300余万元修建中华蚊母、疏花水柏枝无性繁殖科研基地——渝东珍稀植物园。4月,开始进行中华蚊母、疏花水柏枝扦插试验。到2005年底,扦插成活中华蚊母、疏花水柏枝1.1万株。2004年12月至2005年底,累计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

巫山长江大桥2005年,巫山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大桥横跨巫峡口两岸,夜晚彩灯通明,如一条五色彩虹,长江游轮昼夜进出县境,均可观瞻壮美景色,成为迎来送往游客的一大人造景观。来县休闲游客或县城居民,每到暑夏夜间,登上大桥,俯瞰巫峡夜色景观。大桥南边桥头,已开发农家乐休闲点,成为人们休闲夜饮的最佳处所。年底,接待游客达数万人次。

2. 景区建设

琵琶洲长廊2005年,小三峡旅游集团公司投资150万元,在小三峡琵琶洲兴建占地4000平方米的“小三峡民俗文化村”,有装饰茅草屋34间700平方米,水泥平台摊位棚120个,文艺表演台250平方米,民俗文化展览厅200平方米,内设奇石厅、文物陈列厅、民风民俗陈列厅等。全方位展示巫山人民的生活习俗与发展变迁,安置300多名内安移民及下岗人员就业。

仿古栈道和铁索桥1994年,巫山县旅游局委托县风管处对仿古栈道和索桥工程进行管理。由县风管处向游客收取2元游览费,用于工程维修及管理人员费用。1994~2003年,累计接待游客100万余人次。

罗家寨1994年,巫山县成立旅游开发公司,出资修建至罗家寨人行阶梯两百余级,在岸边修建茅草亭以供游客休息观景,在寨址修筑香台,供游客烧香祈福、观景。该景点对外开放后,供游客舍舟登岸游览,登山健身,受到游客欢迎。到2005年底,累计接待游客数百万人次。

3. 旅游产品开发

1991年以后,民间部分传统产品和地方特色资源均发掘利用,旅游产品种类逐年增加。从事旅游产品生产人数近千人。2001年,在重庆市首届旅游产品设计大赛活动中,巫山县参赛产品达30余个品种,主要分为工艺品、土特产品和旅游纪念品。工艺品主要有仿古青铜器摇钱树、三羊尊、曾侯乙尊盘。土特产品主要有云雾茶、老鹰茶、巫山神茶、庙党、天麻。旅游纪念品主要有《三峡风光》明信片、《三峡自然卡》(一套三分别为《三峡花卉标本》、《峡江红叶标本》、《三峡蝴蝶标本》)。

(三)培育旅游新景点

2001年后,巫山县大力规划、培育新景区,适时推出新景点,让游客来巫山不断有新的感受与向往,使旅游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持续发展。

2003年6月,小小三峡联合开发公司与风景管理局下属的巫山长江三峡旅游开发总公司联合组建小小三峡旅游有限责任公司,主营小小三峡、平河环线一日游、两日游旅游业务。2004年4月,巫山小三峡与小小三峡实行联线游,小小三峡作为馈赠景点,游览不另付费用。在马渡河口增设旅游趸船,游客在此转乘小小三峡环保型小游船,再进峡,游览小小三峡风光。在景区增加新的景观,游客在小小三峡两岸可以欣赏到原汁原味的山歌对唱、联唱、吹唢呐以及婚嫁、打柴放羊、村姑溪边洗衣等融情于景的民风民俗。至2005年,累计近70万人游览,共拨付联线游览门票收入550万元。

同时,处于规划或正待开发的新景区、新景点有杉木瀼、巫峡十二迷宫洞、鳊鱼溪、错开峡、平湖巫山(大宁湖)、神女峰。

二、加强“三农”工作

农业、农村、农民“三农”工作,关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1997~2005年,巫山县按照中央加快农业发展的文件精神,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努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认真开展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加强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全县“三农”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减轻农民负担使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实现减负增收富农的目标。退耕还林有效改善县域生态环境。农村税费改革,实现全部免征农业税,延续数千年的“皇粮国税”宣告终止。新一轮扶贫开发,使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减少39%。农业得到加速发展,农民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

(一)减轻农民负担

1997年,巫山县委、县政府不断探索减负增收富农的路子,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确定“富民为本,发展经济,确保增收,减轻负担,让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的战略思路,建立、完善监督管理体系,全县减轻农民负担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2001年全县农民负担总额3005.83万元,人均负担56.45元。2002年,全县农民负担农业税及附加总额1827万元,人均负担34.32元。2002年比2001年农民负担总额减少1178.83万元,人均负担减少22.13元,减负幅度39.21%。2005年,重庆市免征农业税及附加,全县农民的负担仅有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中小学实行“一费制”,全县减负达1480万元。报刊订阅实行限额制,费用下降15%。农村电网改造实行城乡“同网同价”后,农村电价降幅达59%。农民负担管理工作连续3年实现“双零”目标。

(二)退耕还林

2001年,巫山县编制《巫山县退耕还林还草总体规划》,将退耕还林工程重点规划在长江及其支流大宁河、官渡河、抱龙河两岸的陡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以及生态地位重要、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地区。规划在2010年前完成退耕还林总任务79.89万亩,总投资8.25亿元。

2002年,全县坚持退耕还林与改善生态环境、扶贫开发、移民搬迁安置、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29个乡镇和5个国有林场,扎实开展退耕还林工程。严格执行“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以及国务院及重庆市人民政府规定的退耕还林“三补一减两落实”政策。年底,全县完成退耕还林23.35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0万亩,荒山荒地造林13.35万亩。2003年11月,编制《巫山县退耕还林总体规划设计》,全年全县完成退耕还林31.5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1.5万亩,荒山造林20万亩。2004年以来,县印发《巫山县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办法》等文件,加强退耕地的管护。组成督查组,从林粮间作、补植、档案管理、防病治虫、松土除草追肥、整形修剪嫁接、直补资金兑现等方面,对乡镇进行督查。2002~2006年,全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83.32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30.97万亩,荒山造林47.85万亩,封山育林4.5万亩;建立福田蚕桑、大昌及双龙麻竹、骡坪板栗、庙宇核桃等产业基地,面积达到20000亩,形成以板栗、核桃、脐橙、桑树为主的基地林23万亩,建立蚕桑基地8.4万亩,麻竹基地2.7万亩,板栗基地6万亩,桃核基地3.3万亩。

(三)农村税费改革

2002年,巫山县开始农村税费改革试点。2005年,全部免征农业税及实施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实施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探索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等配套改革,建立农民负担监督管理体系,农村税费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2002年6月,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开展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县政府下发《巫山县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启动以“三个取消、两个调整、一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年底,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完成,基本实现村村减负、户户受益,农民税费负担明显下降。2003年8月5日,县委、县政府下发《关于全面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全县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巩固、完善、深化、发展”的农村税费改革八字方针,全面开展深化税费改革工作。全年农民实际负担的农业税为788万元,人均负担15.02元。2005年2月,重庆市政府下发《关于全部免征农业税的通告》,市下达县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补助和免征农业税及附加补助3063万元,分配给乡镇补助资金3370万元。直补2004年度部分,涉及41个乡镇、95830户,直补资金3247.25万元。直补2005年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127.4万元。

农村税费改革,通过正税清费、减免直至彻底取消农业税,切实为农民减轻负担,理顺农村分配关系,扭转长期以来农民负担过重的局面,迈出全县经济发展的新步伐。

(四)新一轮扶贫开发

2001年,中国的扶贫开发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巫山县抓住进入新一轮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契机,创新机制,突出重点,坚定不移地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战略,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以贫困人口为主攻对象,狠抓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人的基本素质建设,扶贫工作取得显著的成绩。

巫山县贯彻《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2002年,全县编制完成《巫山县扶贫开发规划》(2002~2006年)。通过整村推进措施,解决126个贫困村的贫困问题,实现产业目标,制定一系列保障措施,启动55个特困村项目建设和25个村“千村扶贫项目”。2005年,投入财政资金900万元,阮村、瓜瓢、哨路等整村推进示范村实现通公路,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50户,稳定解决4000人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全县GDP首次突破20亿元大关,达到22.5亿元,比2001年增长64.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32元,比2001年增长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00元,比2001年增长46.5%。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由2002年的5.57万人降至2005年的3.45万人。2006年,以贫困村整村推进为主体,加强贫困村建设,解决农村绝对贫困人口5000人的温饱问题,完成异地扶贫搬迁250户,新建和改造乡村公路350公里,新增通公路村15个,解决1.3万人的饮水困难。特困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贫困农民生产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基础产业得到发展,造血功能得到增强。社会扶贫成效显著,农村社会事业协调发展。2002年,巫山县扶贫开发工作荣获重庆市扶贫开发工作一等奖,2003~2005年,连续三年荣获扶贫开发工作特等奖。2006年,巫山县扶贫办荣获国家人事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授予的“扶贫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五)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2006年,根据中央1号文件精神,巫山县出台《中共巫山县委、巫山县人民政府关于2006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的指导意见(试行)》,明确2006年启动福田镇凉水村等28个首批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制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的主要目标和保障措施,按照重庆市细化的“经济发展新水平、村社建设新形象、社会文明新风尚、民主管理新风貌”要求,以凉水、团山等28个示范村为重点,有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取得初步成效。

巫山县28个村,围绕“烟、畜、桑、林、特”五大产业确立自己的主导产业。以烤烟为支柱产业的村13个、以蚕桑为支柱产业的村4个、以果品为支柱产业的村3个、以蔬菜为支柱产业的村3个、以茶叶为支柱产业的村1个、以麻竹为支柱产业的村1个、以优质粮为支柱产业的村1个、以养殖为支柱产业的村1个、以煤炭为支柱产业的村1个,基本实现一村一主导产业、一户有一个以上主导产品的发展目标。贯彻市委“劳务经济是第一经济”的指示精神,28个新农村,总人口48060人,有劳动力23500人,转移14100人,其中向新疆、北碚等地有序输出新农村劳动力500人以上。28个示范村累计新建村级公路44.5公里,改扩建89公里,新建人饮池199口7万方,整修塘堰9口8000方,安装饮水管道30公里,建设沼气池563口,改房590户,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2500亩,架设9个村的有线电视线路,11个村、856户安装程控电话,完成“户户通电”工程10个村447户。28个示范村建成村级综合办公楼6个,添置办公设备6套,建成村五保家园8处,配备卫生设备6套,文化设备22套,为哨路、瓜瓢、阮村、小营等村配备图书近万册以及篮球架、乒乓球台等体育用品。组织群众定期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群众文化体育生活丰富。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和星级道德评议办法,通过评选文明村民、星级道德户、卫生庭院等方式,倡导村内文明新风,引导村民言行举止文明,处事有理有节,妥善解决家庭与邻里纠纷。强化计生、安全综合管理,杜绝黄、赌、毒和刑事治安案件的发生,农民道德素质逐步得到提高,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深入开展农村“三创”工作,加强村容村貌整治和管理,做到院落和住房清洁卫生,村内和村外绿化环保。强化道路水利设施常年管护,保持村道边沟平整畅通。同时,探索建立村内困难救助机制,研究制定村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妥善解决农村弱势群体的困难和问题。示范村“脏乱差”现象逐步得到改变,陈规陋习逐步得到根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气象新风貌正逐步显现。

三、发展特色产业

巫山县贯彻落实县委全委会精神,积极实施公司+农户的新型模式,大力发展烤烟,深化农业结构调整,注重发展蚕桑产业。利用市场机遇,强化煤炭优势资源产业。突出劳务经济,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抓住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措施,进行桂花、七星、曲尺水果示范园建设。全县的特色产业得到长足稳步发展。

(一)强化煤炭优势资源产业

2000年,根据中共巫山县委第十一次全委会提出培育增大资源开采加工业的决定,煤炭工业抓住市场机遇,乘势而上,盘大做强,煤炭产业不断壮大,成为全县工业的支柱产业。2001年,煤炭价格开始恢复性上扬,全县积压的40余万吨煤炭销售一空。2004年,巫山县下发《关于加快煤炭产业发展的决定》,围绕建设重庆市动力煤基地县和国家重点产煤县的目标,制定煤炭分区开发规划,实行探矿权和采矿权市场化运作,引进实力企业兴办大矿。2003~2005年,编制完成《巫山县煤炭工业发展总体规划》,试点引进煤炭资源商业性勘查,推行壁式开采等先进适用技术,实施技改扩能。建立煤炭“一票制”收费制度。2005年,全县从事煤炭开采的企业达到52户,年生产能力达3万吨以上的煤炭企业有24户,比2000年增加20户。规模以上煤炭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42.3%,比2000年提高205.7个百分点。煤炭工业企业上交税费5100万元,其中规模以上煤炭工业企业上交税金1892万元,是2000年的17.7倍,年均增长77.6%。煤炭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达到4747人,比2000年增长65.2%。全县原煤产量达153.9万吨,是2000年的2.2倍,年均增长16.6%。全县煤炭工业总产值为31220万元,是2000年的6.2倍,年均增长44.2%。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0842万元,是2000年的6倍,年均增长43.3%。

(二)大力发展烤烟

2000年,官阳事件后,政府顺应市场规律,不再行政干预,只作宏观调控,宣传服务从前台退到后台。烟草专卖局适时提出走“公司+农户”道路,巩固和发展烟叶生产,将烟叶生产从历史的行政束缚中解放出来,从政府行为转变为公司行为、市场行为。2001年,制定《巫山烟草专卖局公司加农户发展烟叶生产实施纲要》,开始实行“公司+农户”的种植模式。烤烟按照“主攻质量、适度规模、提高效益、争创名牌”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深化完善“公司+农户”产业化运行模式,突出抓烤烟质量,全面推行统一育苗、统一整地、统一假植、统一管理的措施,大力推广膜下种烟,烟叶标准化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2002年,为了调整产业结构,稳住烤烟生产项目,引导烟农走出以数量获效的误区,政府不断转变职能,鼓励烟农种好烟。烟草公司采取从资金上扶持,从技术上指导,从收购上改变作风的办法,以科技为依托,以质量为中心,在机制创新、科技创新上有所突破。2001~2002年,烤烟种植9.375万亩,收购烟叶25.81万担,烟农直接收入110万元。2007年,烟草公司实行“公司+农户+基地模式”,按照“稳定现有面积,逐步发展新区,主攻烟叶质量”的发展思路,深化与湖南长沙、常德两大烟叶集团的合作,进一步完善“公司+农户”产业化运行模式,烤烟产业逐渐向集约型发展,用高科技完成烤烟种植、管理、烘烤、收购一条龙服务。全年全县烤烟发展到5.48万亩,产量达20.94万担,比2000年增加7.7万担。全县基本形成“专业化布局、规模化种植、企业化管理、市场化经营”的新局面,烟叶生产得到较大发展。

(三)发展蚕桑

2002年,巫山县以丝绸公司为龙头,年初完成蚕桑栽植3200万株、2.5万亩。大昌镇建立育苗基地,年栽植3000余万株,桑园面积达到6万余亩。2004年,成立巫山县蚕桑生产管理办公室,下发《大力发展蚕桑产业的意见》,按照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的不同要求,突出发展蚕桑,扶持龙头企业。全年全县蚕桑生产的乡镇达20多个,栽桑面积达10万亩,完成发种10500张、实现产茧6000担,达到蚕农总收入400万元的目标。2005年,全县组织养蚕和桑树管理嫁接技术培训13场次1500人,共嫁接良桑480万株,成活率达90%以上,桑树冬管面达90%。共发种10000张,产茧20万公斤,产值450万元。发展养蚕10张以上的重专大户45户、年养蚕100张以上的专业户1户。2006年,通过理顺管理部门、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关系,优化蚕桑产业发展环境,全面推广嫁接良桑新技术。全年累计完成投资199.8万元,吸纳就业人员200余人,养蚕5300张,产茧2700担,产值实现380万元。全县蚕桑产业得到稳步发展。

(四)突出劳务经济,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

巫山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技能培训为支撑,坚持城镇就业与农村劳动力就业、对外劳务输出与就地就近转移、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建立完善“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部门协作、乡镇联动”的劳务经济发展新机制,积极构建“专业化培训、品牌化输出、一体化服务、规模化转移、创业化反哺”的劳务开发循环体系,优化发展环境,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加速推动城乡劳动力转移就业,全县的劳务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2004年,巫山县成立农村劳务开发领导小组、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领导小组,完善县、乡、村社三级联动的农村劳务输出信息网络和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服务体系。县委、县政府按照重庆市委、市政府实施“百万劳动力转移就业工程”提出的“建体系、打基础、抓培训、强素质、重输出、增效益”的工作思路,在全县开展“百劳工程”活动,确定西坪职中作为培训基地。2004年至2005年6月,培训专业人员1318名,先后被珠海格力、珠海华博、南源针织等企业招收。利用珠海市对口扶贫巫山的机遇,与珠海市建立劳动用工对接关系,开展劳务现场招聘活动。2004年8月,以珠海市为主的16家企业举办大型招聘会,全县2129人现场应聘,中聘1086人。珠海将巫山作为长久的劳务输出基地。同时,县扶贫办与农办、劳动保障局、农业局为更好地掌握劳动力存量、变量和培训的需求,加强对乡镇联络员劳动力资源调查培训,建立快捷有序的资源调度体系和农村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全年完成4500名农村劳动力培训任务,有序输出劳动力3000人。2005年,巩固珠海市劳务信息窗口,乡镇建立劳务输出平台,村社设立劳务信息发布点。建立劳务信息发布中心和劳动力市场交流中心,实行求职登记、职业介绍、技能培训一地办公,“一站式”服务。从广东、上海、北京等地引进实力企业举办大型劳务招聘会,同万州国际经济贸易公司联手,积极搭建境外劳务输出桥梁,有序劳务输出2836人。全县全年劳务输出超过10万人(包括季节性外出务工),年创纯收入3亿元以上。

(五)抓好桂花、七星、曲尺水果示范园建设

2003年,随着三峡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正式启动,实施曲尺乡试点柑橘2000亩和巫峡镇桂花移民新村安置区发展柑橘800亩及七星移民新村发展山东蒙阳红石榴1500亩项目。2004年,对曲尺老品种柑橘进行标准化技术改造,注册“高唐牌”纽荷尔商标。2005年,完成3500亩移民示范园的建设。

桂花柑橘示范园2004年,桂花村抓好以柑橘为重点的果品基地建设,与北京汇源集团重庆市分公司合作建设桂花柑橘标准化示范园。8月,动工建设。12月,完成优质柑橘示范园800亩的栽植任务。该项目采取“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的经营模式,共栽植柑橘苗木2.75万株,总投资268万元。园区严格实行科学化管理,举办科技培训讲座8次,累计培训800人次,发放科技栽培管理资料1000份。项目的成功建设,使园区内178户739名移民从中受益,对促进移民安稳致富,破解库区移民产业空虚化难题,保护生态环境,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曲尺柑橘林带2000年以来,为了优化库区生态环境,按照国家建立80万亩长江柑橘带、原万县地区完成40万亩的要求,巫山县曲尺乡抓住机遇,大力建立柑橘林带。2002年,曲尺果园场试验示范带动的伍柏村、朝阳村、柑园村批量挂果,产量达到4000吨。2003~2005年,北京汇园集团在巫山实施柑橘精品园标准化建设,曲尺乡发挥果园场作用,因地制宜,综合开发生态移民基地。共栽植刺桐、刺槐等树苗400万株,新造长防林10000亩,建立成片成块50亩以上果品基地10个,栽植脐橙8万株,李子5万株,嫁接良种脐橙1000亩6万株。2005年,曲尺柑橘生产基地获得重庆市无公害柑橘生产基地认证。

七星山东蒙阳红生态石榴示范园2003年以来,根据国家三建委办公室下达的项目计划,结合库区移民后期扶持和产业发展政策,龙井乡引进山东蒙阳红生态石榴作为库区生态农业产业发展项目。针对七星移民开发区土地资源状况、气候条件以及石榴生长习性,决定在七星移民开发区建设山东蒙阳红生态石榴示范园。项目采取“公司+农户+协会”的经营模式,由山东蒙阳红集团公司承建,于2003年11月3日动工,2004年5月15日完工,共完成生态石榴示范园1700亩,定植蒙阳红石榴苗木18.7万株、金银花苗木561万株,总投资680万元。园区440户1786人从中受益,其中安置移民700余人。园区实行科学化管理,举办科技讲座10次,累计培训达2600人次,发放科技栽培管理资料3000余份。园区的成功建成,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移民安稳致富,带动库区特色产业经济快速发展。

四、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2001年始,巫山县经过移民搬迁面临产业空虚化局势,县委、县府将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简称非公)经济纳入产业富县富民的重要内容。抓住国家和重庆市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机遇,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和管理体制,制定、完善和落实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实施企业改制,非公经济迈开新兴产业的步伐。

2004年9月,巫山县召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大会,制定《进一步加快非公经济发展的决定》等一系件列文件,放开旅游开发、游品制品、生态农业、资源加工、城市建设等八大领域和准入条件,为非公经济的发展“松绑”、“加油”。制定总体工作计划,建立各项制度,坚持政府引导与行业自律相结合,进一步规范行业内部竞争。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原则,积极为非公经济发展搭建平台。启动职教工业园区建设,工程总投资2.79亿元,占地300亩,建筑面积达17.9万平方米,解决3000~5000人就业。全县非公经济增加值发展速度超过50%,突破5亿元大关,税收突破3400万元,非公企业从业人员达到2万人。非公经济由过去的“配角”逐渐转换为“主角”。到2005年底,巫山县私营企业发展到290户,全县非公经济实现税收4000万元,占全县税收总额的34%,占全县GDP比重达到43%。非公经济中实现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上、缴纳税费100万元以上的有5户,缴纳税费30万元以上的有5户,非公经济从业人员达到26300人。

五、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

2000年,中共巫山县委、县政府制定《巫山县关于进一步加强小城镇建设的决定》。小城镇建设投资5400万元,建设房屋10.88万平方米,新增建成区面积20公顷,部分集镇启动车站、市场建设项目。2001年,全县小城镇试点镇达到14个,即:重庆市级5个,巫山县级9个。2003年,中共巫山县委十一届二次全委会通过《中共巫山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明确“一主二副三次四点”城镇化建设目标。“一主”即:县城建成20万人口左右的中等城市规模;“二副”即:大昌镇、官渡镇建成5万人口以上的小城市;“三次”即:庙宇镇、骡坪镇、福田镇建成2万人口以上的中心镇;“四点”即:龙溪镇、官阳镇、抱龙镇、铜鼓镇建成1万人口左右的小城镇。年完成村镇建设总投资1.432亿元,新建房屋40.8万平方米,其中农房35.8万平方米,城镇5万平方米。增加城镇人口10300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5500人,提高城镇化水平1.81%,扩大城镇建成区总面积0.7平方公里。2005年,按照城市建设总体要求,完善巫山县城总体规划,推进全县城镇化进程。大昌、官渡、福田等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广播电视、电话、数据传输网络城乡覆盖率大幅度提高,“巫山信息港”基本建成。新县城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县城称号,骡坪镇、福田镇、庙宇镇成功创建市级卫生场镇。全县通过国家生态示范区验收。2006年,城镇化建设明显加快。新县城初具中等城市规模,城市功能更加配套,社会管理体系逐步健全,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县城面积达8.66平方公里,总人口11.5万人,全县城镇总人口18万人,城镇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的比重为30.4%,城镇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达5.5%。城镇化率增加到22.6%。

[责任编辑: 刘俊]
版权声明:
  凡所有标注为“来源:中国·巫山网”的稿件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需引用、转载,请来信获取授权,使用时请注明来源和原文链接,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未经授权不得盗链、盗用本站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不得随意转载使用本站版权所有的稿件,若有违反,我站将追究有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法律顾问:重庆抉择律师事务所 向东 13996558727 。
  
   巫山网鼓励全体市民随时随地向我们爆料,凡提供有效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我站将给予20-200元的奖励。
    电话:023-57622515
    Q  Q:483465053
    微信:zgwushan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