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举报电话:023-57737953 18996597535 举报邮箱:483465053@qq.com
巫山网
观察丨新农人解锁流量密码 重庆打造“乡土网红”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 2024-02-02  来源: 巫山网
分享到

一个网红能对乡村产生多大的影响?

前有李子柒后有丁真,从“村BA”到“尔滨”,一个现象级的话题产生,将给当地带来难以想象的发展后劲。

近期,重庆“乡土网红”技能大赛颁奖仪式暨“乡土网红”培育工程(第二期)启动仪式在石柱桥头镇举行。重庆已成功培养首批“乡土网红”53名,一年时间里,他们的粉丝总量增长至2510万,带动特色产品全年销售总额破亿元。

“我是家乡代言人 渝见乡村好风物。”2024年1月16日,“乡土网红”培育工程第一期完美收官,第二期正式启动。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重庆正探索培育一大批“乡土网红”,把流量变成“留量”,不断激发乡村振兴的发展增量。

重庆“乡土网红”技能大赛颁奖仪式暨“乡土网红”培育工程(第二期)启动仪式现场。华龙网记者 袁舒含 摄
重庆“乡土网红”技能大赛颁奖仪式暨“乡土网红”培育工程(第二期)启动仪式现场。华龙网记者 袁舒含 摄

从农民到网红

个人成长的“加速器”

“勤劳的燕儿有米吃。”

听到这句话,很多网友都会觉得熟悉又亲切,这是涪陵网红“燕麦行游”的开场白。

去年8月,“燕麦行游”创作的一条短视频《重庆女孩卖千斤土豆倒欠两千斤》登上抖音重庆同城榜热度第一,视频中传递的正能量受到新华社点赞,目前“燕麦行游”抖音粉丝量也突破百万大关。

“燕麦行游”近期视频截图。华龙网发
“燕麦行游”近期视频截图。华龙网发

“燕麦行游”的创作者古佳燕是城市返乡的涪陵女孩。从90后农家小妹到坐拥百万粉丝的视频博主,她用镜头记录家乡生活,凭借自己勤劳的双手,带动家乡农产品销售,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走红。

“我将继续发挥个人价值,带动家乡发展,带动乡亲们增收致富”。手捧“重庆十佳乡土网红”的奖杯和证书,古佳燕干劲更足。

据悉,2022年底,为推进数字乡村和网络文明建设,同时为巴渝和美乡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市委网信办联合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委、市商务委、市文旅委、市乡村振兴局等部门发起了“我是家乡代言人——‘乡土网红’培育工程(第一期)”,由市互联网界联合会具体实施,环环推进。

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重庆重点对各区县推荐的53名“乡土网红”,协调抖音、快手、淘宝等平台优质师资,组织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培训,还专设了短视频创作和直播两个赛道,举办“乡土网红”技能大赛,让“乡土网红”分项竞技,评选出10名“重庆十佳乡土网红”、35位“重庆优秀乡土网红”。

第一期培育工程探索建立线上+线下培训、短视频+直播竞技、公益扶持+市场激励的实战育人模式,制定了“线上学习+线下集训+线上实操”的分段式系统培训方案,效果明显。

我是家乡代言人——重庆“乡土网红”技能大赛暨“乡土网红”培育工程(第二期)座谈会。华龙网记者 袁舒含 摄
我是家乡代言人——重庆“乡土网红”技能大赛暨“乡土网红”培育工程(第二期)座谈会。华龙网记者 袁舒含 摄

“李大锤”等一批优秀短视频创作者和“@一切随缘(钢筋工)”等一批直播带货达人快速成长。“爆笑巫溪”“川哥I程队长”参与“重庆网络安全周”宣传、“重庆辟谣”矩阵账号上线推广,原创公益宣传视频刷屏“朋友圈”。“花生哥”等“乡土网红”挺进网络市场打拼,实现年销售额超2000万,带动了20余位乡亲就业,达到实战育人、实战创收的目的。

除53名市级重点培育“乡土网红”外,各区县网信办同步开展属地乡土网红后备人才的发现挖掘,100多名培育对象已纳入工作视野,形成市和区县协同培育“一盘棋”。

从流量到变现

辐射带动的“能量源”

“乡土网红”培育难点痛点在哪里?

吸引粉丝需要好的内容,但难点在于即便有粉丝,账号变现也并不容易,如何借助流量开拓市场,助力农产品销售,这是在培训中,需要破解的难题。

坐拥百万粉丝的三农博主陈川告诉华龙网记者,虽然他的账号@川哥|程队长粉丝量大,但因搞笑段子关注他的占比不少,账号的带货属性并没完全凸显出来。@谭妹子和石柱红的创作者谭建兰也苦恼不已:“我随手一拍的露脸视频点赞过万,但做家乡红辣椒推销时却没人看。”

培训中学员们认真听课。华龙网记者 吴礼霜 摄
培训中学员们认真听课。华龙网记者 吴礼霜 摄

培训班授课教师、电商学习中心认证讲师刘尧曾表示,三农账号聚焦的本应是乡村文化、产品,人设的打造和账号定位很关键,如果因不相干的内容火了,想变现也很难。他在授课中提到,相关的运输、物流配套设施,产品质量、包装、售后保障也是“账号变现”的重要因素。

被称为“花生哥”的石柱电商达人向学明也参与了第一期培训。作为乡土网红,向学明扎根在农村,活跃在网上,擅长运用互联网平台、各大电商平台做营销“土特产”。他还在当地政府和县商务委的帮助下,成立了首个电商平台,又采用“以销定产”的发展模式,引导村民种植,电商事业已迈入正轨,年营业收入达2500万元。

乡土视频“出圈”,让家乡产品“出山”。云阳“小叶片”,2023年帮助当地农户带动农产品销售累计超3000万元,带动全县1万余户农民增收,吸引82名年轻人加入直播团队。

“乡土网红”还是家乡的推介官。@小山村女支书的创作者游莉在直播中推介家乡垫江县包家镇小山村的乡村风貌、风土人情,并成功招商引资,为家乡谋得发展机会。

“重庆十佳乡土网红”获奖者上台领奖。华龙网记者 袁舒含 摄
“重庆十佳乡土网红”获奖者上台领奖。华龙网记者 袁舒含 摄

去年,53名“乡土网红”,粉丝总量从1908万增长至2510万,点燃了53个乡村发展“网络引擎”,成功带动全年销售总额破亿,有效培育壮大乡村新业态新模式。

全市培育了首批能创作优质内容、推动经济发展、参与基层治理、传播网络正能量的“乡土网红”,进而发挥“酵母”作用,带动各区县持续壮大属地“乡土网红”队伍,最终实现“1村1网红”目标。

从致富到治理

传播价值的“最强音”

“乡村网红”的热烈现象的背后,仍然存在一些争议问题。

规范网红行为,找到网红经济与农村发展的平衡点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乡土网红”享受流量时代的经济福利,同时也应承担好乡村振兴的助力角色,规范自身的视频拍摄行为,传播正能量,为现代化农村治理提供助力。

在重庆市巫溪县,就有一个很好的案例。草根大号“爆笑巫溪”,一直致力于农村题材,参与网络安全、反诈等宣传,为基层治理贡献力量。

“爆笑巫溪”团队正在摄制中。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爆笑巫溪”团队正在摄制中。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催么哩催,洋芋才‘告’一小堆,巫溪洋芋酥又脆……”1月18日晚上,巫溪文旅与重庆文旅、爆笑巫溪共创的一条以巫溪方言为主题的“催么哩催”短视频刷屏社交平台,短视频出圈的背后是网友对巫溪文旅迅速回应的点赞,更有网友评论这条短视频为巫溪文旅上了大分。

实际上,“爆笑巫溪”的运营者王运林的团队一直坚持乡土题材在短视频平台创作。

2018年中秋节,王运林的团队拍摄了一个讽刺“摸秋不算偷”这一农村陋习的视频,没想到一下就引起了网友共鸣。“视频发出后,点击量首次突破10万+,留言比平时也多了十倍。”

“我们找到了定位,就是坚持乡土题材,话题接地气,最重要的是在笑声中传播正能量。”王运林说。

2020年,“爆笑巫溪”团队跟当地网信部门合作,用巫溪本地方言编排了一个宣传网络安全的说唱短视频。

“乡土网红”培育不仅仅是培育“网红”本身的事。“乡村”这个背景下,农产品销售缺少标准化体系,同时,频繁贩卖同质化“家乡”情怀,甚至低俗陋习引起反感。

市委网信办相关负责人在重庆“乡土网红”技能大赛颁奖仪式上表示,开展“乡土网红”培育工作,就是引导大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作品之中,让正能量变成大流量、好声音成为最强音。

北碚三农博主“又见柳荫”,通过拍摄“大场景”中的“小人物”,创意独特展现柳荫镇美好生活的乡村新场景。

大足网络达人“最忆小橘和朋友们”长期分享柑橘种植知识,内容科技“含金量”很高,深受果农关注。他们身上,展现了乡村人才的水平,令人深感“高手在民间”。

重庆“乡土网红”培育工程(第二期)正式启动。华龙网记者 袁舒含 摄
重庆“乡土网红”培育工程(第二期)正式启动。华龙网记者 袁舒含 摄

互联网给那些散落在田间地头的灿烂文明一个出口,重庆的“乡土网红”培育工程也正在不断探索扩宽这条“路线”,让更多人认识到乡土文化、田园牧歌正是乡村建设的宝贵资源和财富。

“我是家乡代言人——‘乡土网红’培育工程(第二期)”已正式启动,更多的重庆“乡土网红”们将如雨后春笋般成长,在广袤的乡村天地里,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发光发热。


责任编辑:黄美玲

版权声明:

凡所有标注为“来源:中国·巫山网”的稿件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需引用、转载,请来信获取授权,使用时请注明来源和原文链接,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未经授权不得盗链、盗用本站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不得随意转载使用本站版权所有的稿件,若有违反,我站将追究有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法律顾问:重庆抉择律师事务所 向东 13996558727。

有奖爆料

巫山网鼓励全体市民随时随地向我们爆料,凡提供有效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我站将给予20-200元的奖励。
电话:023-57622515 Q Q:483465053 微信:zgwushanwang
  • 巫山网微信公众号
  • 巫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1. 打开手机二维码功能软件;

2. 对准巫山APP二维码扫一扫,取得下载地址;

3. 选择手机系统(支持苹果版和安卓版),手机直接下载和安装即可。

扫一扫就有了

巫山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