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举报电话:023-57737953 18996597535 举报邮箱:483465053@qq.com
巫山网 > 巫山新闻
袁都有“梨”
发布时间: 2023-08-06  来源:
分享到

八月的阳光,透过层层包装纸,附着在细白的果肉上,沉淀成一丝丝糖分。再过半个多月,金坪乡袁都村的秋月梨就会成熟上市,成为村民脸上丰收的笑痕。


丰收在望

“卖水果、卖水果哟……”袁都村村民丁庆贵骑着电动车,拉着一箱自种的脆李,沿着金桂路一路吆喝着。

“还等十几天,我就要卖梨子了。”

子女长大成家后,丁庆贵与老伴在家栽种了10多亩秋月梨和脆李。去年,他仅靠卖水果,就收入了1万多元。“今年,产量预计要翻一倍。”

同样,70岁的王绪华,也靠种植秋月梨和套种黄豆,年收入近2万元。

“过去的袁都村,人们走的是坑坑洼洼的泥巴路,住的是土砖泥瓦矮房子,年年都为吃穿发愁,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空壳村。”村党支部书记王承华介绍道:袁都村位于大宁河小三峡之巅的山谷中,道路不通,靠天吃饭,四周封闭的山林,也封住了山村发展的道路。

2019年,在金坪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袁都村争取到了山东秋月梨、大樱桃等援助项目。当年3月,袁都村便开始实施“梨园”兴村的产业项目。

如今,该村秋月梨种植面积达680亩,其中300多亩进入丰产期,产量可达15万斤左右,产值100多万元。


抓住机遇

短短四五年时间,袁都村的变化为何如此之快?

“穷则思变、不甘落后。”袁都村的发展得益于他们抓住了机遇。

“以前,我们村除少量烤烟外,其余都以传统农业为主。全村1300多人,600多人外出务工,大部分土地成了撂荒地。” 王承华说,虽然全村依靠劳务收入摘掉了贫困帽,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他们却发现一个问题:年轻人能外出务工,老了怎么办?村里如果没有主打产业,今后怎么稳定收入,实现振兴?

为此,他们抓住烟台市在巫山开展东西部协作的机遇,积极争取了烟台对口帮扶项目。同时,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聘请烟台农业专家现场指导,在村里建起了高标准现代化的鲁渝扶贫协作现代农业产业园。

2021年,他们又迎来了一大喜事,连接金坪乡到巫山县城的金桂路通车了,从袁都村到县城的距离从以前的80多公里缩短至25公里。

每年春天,满山遍野的梨花,将袁都村打扮得“花枝招展”;秋天,累累硕果挂满枝头,勾起舌尖品尝的欲望——村“两委”看到了更广的前景,开始打造“春赏花、夏避暑、秋采果、冬玩雪”的乡村旅游品牌。

于是,该村投入20多万元,大力实施村环境改造提升工程,在道路两旁种植花草,在农家小院修建花台……一批村民也适时改造了房屋,办起了农家乐。


前景可期

有了产业,村民看到了希望,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

在外创业多年的王兴元回到村里,投入100万元建起了“秋月里”民宿。

“8月底梨子开园时,就能接待客人了。”他告诉记者,以前是因为贫穷,才出门创业。现在回来,也是因为村里有了产业、环境变美了。


“种了10多亩梨树,每年再接待一些游客,年收入肯定超过10多万元。”他对未来充满信心。

为让群众的思想拧成一股绳,袁都村还采用“支部谋思路、党员当示范、能人进支委、携手同发展”的做法,先后成立了由村集体经济组织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金坪严选”电商平台,组建社会化服务队伍,通过示范引领、盘活资产、整合资金、创新营销策略、提升服务水平等方式,让果树真正变成村民的摇钱树,实现经济效益提升。

阳光照在满山梨树上,预示一个丰收的季节到来——八月,袁都有“梨”。

记者 卢先庆 余雨芳 报道

责任编辑:徐媛

版权声明:

凡所有标注为“来源:中国·巫山网”的稿件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需引用、转载,请来信获取授权,使用时请注明来源和原文链接,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未经授权不得盗链、盗用本站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不得随意转载使用本站版权所有的稿件,若有违反,我站将追究有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法律顾问:重庆抉择律师事务所 向东 13996558727。

有奖爆料

巫山网鼓励全体市民随时随地向我们爆料,凡提供有效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我站将给予20-200元的奖励。
电话:023-57622515 Q Q:483465053 微信:zgwushanwang
  • 巫山网微信公众号
  • 巫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1. 打开手机二维码功能软件;

2. 对准巫山APP二维码扫一扫,取得下载地址;

3. 选择手机系统(支持苹果版和安卓版),手机直接下载和安装即可。

扫一扫就有了

巫山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