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邱江陵
长江三峡地区是一块古老而富饶的土地。早在距今8000万~7000万年前的中生代末期,燕山造山运动使巫山山脉拔地而起,而此时,四川盆地还沉睡在古地中海中,江汉平原依旧是茫茫云泽。三峡大地处于北纬30°附近,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降雨充沛,既养育了人类最早祖先(有204万年前的“巫山人”和200万年前的“建始人”为证),也孕育了丰富的物产。上古之时,巫山就盛产“蘨草”(又名“荒夫草”),而蘨草把巫山女子滋养得妩媚动人(见《山海经》);西汉时期出产于三峡的“江州堕林粉”(其原料是巴人的优质稻米)则是皇家专用的化妆品;据唐人陆羽的《茶经》记载,茶的故乡也在峡江。如今,被誉为“中华名果”的巫山脆李,大约是在盛唐之时从东都洛阳的皇家名苑移栽峡江(见白居易《嘉庆李》),经巫山特有土质(红砂土)、湿润空气(朝云暮雨)、充分日照的千年造化,脱胎为品相、肉质、养分、口味极佳的脆李“王子”。
过去,“酒香不怕巷子深”;眼下,卖酒的不会吆喝,再好的酒也卖不出去。这是一个注意力经济时代,谁会吆喝、谁善宣传,谁能吸引住人的眼球,谁就能财源广进。老家巫山已于2014年5月荣获中国脆李之乡称号,老家的李子也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华名果称号。游子不才,想为老家的李子吆喝几句,想了几句吆喝词(时兴的话叫宣传语)并在此为家乡的李子叫卖:

其一
“大唐李子是诗仙 巫山李子是珍果”
此句巧用两个“李子”,一是人名,名人;二是果名,名果。诗仙李白与巫山有缘,傍诗仙的大款,也算师出有名。“果珍”引自《千字文》,为李子“尊贵”身份做了权威诠释。
古代对有学问、有名望的人称“子”,如孔子、孟子。李白是唐代诗仙,在友人的笔下亦称其为“李子”。李白多次游历巫山,并留下《古风》等诗章。中国著名蒙学读本《千字文》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句,言李子是水果中的珍品。
其二
“巫山脆李大唐贡果”
此句也可改为“巫山脆李大唐贡品”。指巫山脆李不仅历史悠久(唐朝),而且是皇家珍品。
巫山李子原产于大唐时的东都洛阳。据唐人韦述《两京新记》记载:东都洛阳的李子“其实甘鲜,为京城之美”。又据白居易《和万州杨使君四绝句·嘉庆李》诗句“东都绿李万州栽”,说明在1200年前,京城的贡李已经移栽到三峡地区。

其三
“有礼走天下,巫李行八方”
此句用谐音巧妙地改写民间谚语,识别度高,且上口易记。
原谚“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第一句:改“理”为“李”,暗指巫山脆李是馈赠佳品。第二句改“无”为“巫”,谐音;改“理”为“李”,点题指“巫山脆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