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内硬化道路。

硬化公路四通八达,人行便道纵横交错,文化广场宽敞靓丽,农房白墙壁红栏杆,村级卫生室、网上村庄样样齐全。
白哗哗的自来水。
拧开水龙头,白哗哗的山泉水直泻而下;活动广场上,村民坐在条椅上休闲摆龙门阵……走进重庆市巫山县骡坪镇凤岭村,一幅全新的面貌映入眼帘。
整洁的环境。
可在一年前,这里曾凌乱不堪,杂草遍地。如今它实现华丽蜕变,成了干净而整洁的文明院落。虽然规模不大,但看起来很养眼,成为大山深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凤岭村在一年之中的变化,可以说相当于几十年来的变化,这一切还得感谢党的政策好。”凤岭村村民龚太申如是说。现年60岁的龚太申是该村2社的非贫困户,但村里的发展变化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他告诉记者,脱贫攻坚不仅给村里的发展带来了机遇,而且他也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实惠:道路畅通了,饮水送到家了,房子变靓了,环境整洁了,就医购物方便了,茶余饭后休闲有地方了……作为变化见证者之一的龚太申掰起手指头,一数一大串。
一年前,凤岭村到底是怎样的面貌?骡坪镇统战委员、凤岭村第一书记安世杰回忆起来就有些心酸。
“进村的道路大包小坑,公路两边的茅草有人把高,货长安车走不了,小轿车更不用说。天晴一身灰,下雨骑个摩托就像在犁田。村级服务中心不仅又矮又简陋,而且周围都是草。村里无硬化道路,无村卫生室与购物点,产业一片空白……”安世杰也数了一大串。
驻村工作队与村干部规划村内发展。
2015年,凤岭村整村扶贫启动后,他成了该村的第一书记。为了熟悉村情与建卡贫困户,掌握第一手材料,他跑乱了一副小车轮胎,磨穿了两双鞋子。
如何让村民行上畅通路、吃上安全水、发展增收产业?这是摆在以安世杰为首的驻村工作队与村干部面前的课题。改变凤岭村贫困落后的面貌,既是上级赋予的政治任务,也是村民多年以来的期盼。
“脱贫攻坚,饮水为先。整村脱贫,交通先行。”行走在凤岭村内,不时可见到这样的标语。这是整村脱贫的关键,也是第一位要急于解决的问题。
为此,驻村工作队与村干部一道,跑部门,筹资金,建项目。一年多来,该村的总投入达到1000万元左右。
新修及整修道路19.5公里,全村社社可通小轿车。新建人畜饮水池4口950立方米,而且家家户户都安上了自来水。整修村级服务中心,新建2000余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以及卫生室与网上村庄。启动16户贫困户扶贫搬迁,实施危房改造41户。这一连串的数据,足以证明凤岭村在基础设施方面发生的变化。
“临时脱贫靠救助,短期脱贫靠就业,长期脱贫靠产业。”安世杰说,虽然基础建设提档升级了,如何利用好村里的2202亩土地,让52户贫困户及全村村民有稳固的产业,这是发家致富的关键。
村民正在田间栽植油菜。
于是,驻村工作队特邀请县农委专家“问诊把脉”,首先计划规划毛竹产业,并建加工厂。但经专家考察,由于水土不行,只好作罢。
经过反复考察与调研,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规划了以凤岭村为主,以北山村为辅,大力发展中药材、油菜、花生等产业。并成立凤岭村粮油专业合作社。“这就是投资20多万元建设的粮油加工厂。”安世杰指着即将完工的厂房说。
贫困户的光伏发电产业。
在产业上,该村形成以“金槐、脆李、花生、山羊、生猪”为主,光伏产业为辅的产业布局,目前已种植金槐1600亩,计划发展脆李570亩,依托凤岭村、北山村、龙河村,联片交替种植油菜、花生1000亩。在规模化种植的基础上,生产加工品质优良、绿色健康的花生油、菜籽油。发展山羊养殖大户8户,山羊精准扶贫单元户18户,生猪养殖大户1户,土鸡养殖50余户。全村25户贫困户光伏发电设备均在正常运行,村里的集中式光伏发电站正在建设之中。贫困户山羊精准扶贫单元户
“一直以来我们就是种‘三大坨’,基本上没得什么经济来源,现在收入可以说有保障了。”谈起现在的变化,凤岭村6社的建卡贫困户刘永章一脸的高兴。因为家中老人多病,做了两次大型手术,两个孩子也在上学,家里的一切开销全靠夫妻俩挖田捧土。尽管夫妻俩勤爬苦争,但还是欠了不少外债。
在驻村帮扶中,安世杰是刘永章家的结对帮扶干部。根据刘永章住地周围山多的资源优势,安世杰为其规划了山羊、土鸡、种植、光伏发电等产业,同时为他家配套了危旧房改造政策。现在,走进刘永章家,屋里屋外都是亮堂堂的。
“今年我养了100多只土鸡、80多只山羊,还计划种15亩的油菜与花生,加上光伏发电,可收入5万元左右。”刘永章信心满满。
在刘永章的大门前,一张“巫山县扶贫志愿服务活动爱心联系卡”上,不仅写有帮扶与被帮扶人的姓名、联系电话,还有一句“政府扶,大家帮,自力更生奔小康”,这应该就是脱贫攻坚所蕴含的真理与真实写照。
“凤岭村为2016年的整村脱贫村,目前该村整村脱贫工作正处于巩固和收尾阶段。今年村民的人均纯收入有望达到7800元左右。先前的贫困村将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向全面小康迈进。”安世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