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巫山网首页 投稿邮箱:wsw5353@163.com
【摘要】 不管是出于理性消费的思考,还是购物欲的满足,双11都应该被赋予其存在的深层次价值,否则它只会是一场暂短的“伪狂欢”盛宴。
刚刚过去的这个双11,网民的网购热情之高令人惊讶,以第一个100亿为例,前年达到该成交额花了近六个小时,去年耗时38分钟,但今年仅用了12分28秒。截至12日凌晨,阿里旗下的天猫“双11”销售额已达到912.17亿元,超过去年全天的571亿元。(11月14日《新京报》)
一边是“剁手党”“买买买”的狂呼,一边是“拒买族”的冷静,不管是出于理性消费的思考,还是购物欲的满足,双11都应该被赋予其存在的深层次价值,否则它只会是一场暂短的“伪狂欢”盛宴。
宽泛地讲,“狂欢”一词源于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理论”,单从研究视角上来讲,狂欢的落脚点是群体的精神释放状态。然而电商们的“双11”却让消费者保持了长足的兴奋,抑或长久刺激的满足,达到了群体性精神状态的持续高涨,俨然一种“伪狂欢”现象,但不能说这就是不好的。打个比方,双11当天“剁手党”的兴奋点就如同性爱的高潮一样瞬间爆发,因为电商的宣传早已做足了前戏,“打折促销”亦如脑部受外界刺激而分泌的多巴胺化学物质一样,产生的效果会直接带给人兴奋和愉悦,甚至会让人上瘾。
既然性爱、毒品、烟酒、美食等都能够刺激人脑分泌多巴胺,购物对于某些人来说肯定也可以。但是这样的“伪狂欢”也暴露出消费的“尴尬”,满满的购物车又是怎样的一种满足,或许当事人才能够更直观的感受到。是否也如同肉欲一样,只不过是一次疯狂的占有和交换?或者说在持续的刺激下一件件俘获“战利品”的荣耀。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需要或者不需要,商品都静静的存在于购物车中等待被买空,而你能说这是一种“病态”的选择吗?显然不能,因为如此的盛宴下难辨消费者理性或者不理性。
就如同“双11”这个不是节日的节日,在被打上了互联网思维的烙印后,不能说它是不是理性的存在。客观的说,“双11”以其全民性、颠覆性、平等性和仪式性特征而被定性为媒体和大众共同参与的“盛宴”。但由于其采用的是“折扣”的神话结构,因而狂欢便成为一种表象,其本质在于追求和建构一种新的购物秩序。因而,把它称为一场“伪狂欢”盛宴可谓实至名归。
但是不管是所谓的“光棍节”还是称为“购物节”,都被冠以“节日”的称谓。既然是节日,就需要文化内涵来支撑、传承。今年的“双11”在一片喧嚣中结束了,明年还会汹涌而来。但是不能让“双11”的消费局限经济层面,更应该赋予其消费文化,才能使其源远流长。正如马云说的一样:做企业,必须要对消费者和合作伙伴有敬畏和感恩之心,要坚信消费者的“知商”远远高于你。诚然“敬畏和感恩”应该成为“双11”的文化源头,继而衍生出更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真正的全民狂欢。
电商卖家是由若干多的单元组成,要生存发展、做大做强,政策环境很重要,体制机制很重要,个人才智、机遇拼搏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消费者的支持。但是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文化内涵嵌入,仅凭市场经济领跑,那么电商小卖家,会逐渐被拖垮掉队。消费者也会逐渐在冷酷的逐利场退出,毕竟只要你愿意,天天都可以是“双11”。
文/陆玄同
版权声明: 凡所有标注为“来源:中国·巫山网”的稿件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需引用、转载,请来信获取授权,使用时请注明来源和原文链接,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未经授权不得盗链、盗用本站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不得随意转载使用本站版权所有的稿件,若有违反,我站将追究有相关法律责任。本站法律顾问:黄元朝。 |
![]() |
主管: 中共巫山县委宣传部 主办:巫山报社 |
![]() |
地址:巫山县广东中路222号市政广场二平台 电话:023-57621188 邮箱: 483465053@qq.com |
||
渝ICP备13004054号-1 本网站版权所有:巫山报社 广告招商:13251168222 |
||
建议使用IE8.0或更高版本浏览器浏览本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