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巫山网首页 投稿邮箱:wsw5353@163.com
【摘要】 外在的物质性奖励,作为引导道德养成的前期手段,其作用是值得肯定的。但必须要谨防道德患上“物质依赖症”,成为自我道德养成中甩不掉的“拐杖”。的确,外在的物质性奖励,作为引导道德养成的前期手段,其作用是值得肯定的。
外在的物质性奖励,作为引导道德养成的前期手段,其作用是值得肯定的。但必须要谨防道德患上“物质依赖症”,成为自我道德养成中甩不掉的“拐杖”。
10月16日,家住四川自贡龙湖郡50栋、现年63岁的朱幼萍从龙湖远达社区社区工作人员手里接过了一桶食用油。但这桶油并不是由传统意义上的货币或者其他普通劳动所得,而是从一本深红色的存折“兑换”而来。存折上面存的不是金钱,却是朱幼萍从今年1月份以来参加小区义务巡逻、帮助残疾人做卫生、在社区老体协活动室值班等兑换存下的“道德币”。(10月19日《华西都市报》)
“道德当身,不以物惑”,是指道德作为一种内化的非强制性约束,是远离物质诱惑的,不会因为物质的多寡而影响个人言行。真正的道德是非功利性的,所以说,“道德银行”将个人的道德行为与外在的银行逐利属性相结合,并以之作为引导社会道德的手段,是有功利性道德隐患的。
的确,外在的物质性奖励,作为引导道德养成的前期手段,其作用是值得肯定的。但必须要谨防道德患上“物质依赖症”,成为自我道德养成中甩不掉的“拐杖”。毋庸置疑,“道德银行”兑换“道德币”的目的,就在于引导社会的道德养成,提高社会道德水平。但是,存的“道德币”越多,当真等同于道德水平越高?
依据心理学家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自律道德阶段。简单地说,前道德阶段即人们尚未形成规则和道德意识,他们的所作所为无所谓道德,也无所谓不道德。而他律道德阶段或道德实在阶段,作为一种低级的道德阶段,则是以实用主义的结果导向或者说是外在的奖励惩罚给予影响的结果。而自律道德阶段,则是真正意义上的道德,发自内心的非功利性道德,不受外在奖惩结果的左右。
很明显,“道德银行”就是对处于他律道德阶段或者道德实在论阶段的人们进行道德引导的。一方面,作为自我利益考量,做好事、做道德人可谓名利双收,既获得了相应的物质奖励,比如说食用油,又获得了道德高尚的好名声,对于人们的行为,是一种有效的引导。而另一方面,则是以物质奖励为导向,以社会人的自我中心和实在论为根基的,是对人们的自我中心和实用主义的强化。
正是因为物质奖励的这些弊端,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对于非功利性行为习惯养成的培养中,并不主张采用物质奖励,比如说,有的家长习惯用物质奖励获得好成绩的孩子,结果,反而让孩子养成了学习是为了家长的奖励,是为了家长而学的错误理念,一旦拿掉物质奖励,孩子就不能专心学习,反而成为孩子学习甩不掉的“拐杖”。
以此考量,对于“道德银行”,应肯定其积极作用,更要谨防道德患上“物质依赖症”。
版权声明: 凡所有标注为“来源:中国·巫山网”的稿件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需引用、转载,请来信获取授权,使用时请注明来源和原文链接,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未经授权不得盗链、盗用本站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不得随意转载使用本站版权所有的稿件,若有违反,我站将追究有相关法律责任。本站法律顾问:黄元朝。 |
![]() |
主管: 中共巫山县委宣传部 主办:巫山报社 |
![]() |
地址:巫山县广东中路222号市政广场二平台 电话:023-57621188 邮箱: 483465053@qq.com |
||
渝ICP备13004054号-1 本网站版权所有:巫山报社 广告招商:13251168222 |
||
建议使用IE8.0或更高版本浏览器浏览本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