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网首页 投稿邮箱:wsw5353@163.com
从今年起,每年投入不少于1亿元,助推传统渔业向生态高效渔业转变
本报讯 (记者 王亚同)7月2日,记者从市农委获悉,我市将通过盘活水域资源、池塘环保养殖、鱼菜共生立体养殖、增殖放流、特色土著鱼保护开发等方式,力争到2020年,实现生态渔业产业链综合产值达到210亿元,渔业年产量60万吨。
近年来,我市渔业产量保持两位数增速,但渔业发展也存在资源利用率不高,产能不足的问题。目前,全市370万亩宜渔水域利用率仅为54%,本地水产品年产44万余吨,在西部地区仅排第四位,全市年人均水产品消费量20公斤,本地供应为14.7公斤。
市农委副主任、总水产师吴纯介绍,我市将从提升和拓展两个方向,以扶持特色效益农业发展的形式,从今年起每年投入不少于1亿元,助推全市传统渔业向生态高效渔业转变。
为拓展空间增加产能,我市将鼓励利用荒地、滩涂地和低产地等闲置资源,建设集中成片的规模化生态渔业基地;鼓励对老旧池塘改扩建的同时,深入开展工厂化、信息化提档升级;在三峡库区库湾库叉,依托市农投集团旗下的三峡生态渔业公司,以“放牧式”保水养鱼生态理念,推广水域牧场模式,合作建设年产3万吨生态鱼的天然渔场;另外,还将继续开展增值放流,今明两年最低不少于1.3亿尾,将增殖放流范围由长江、嘉陵江扩展到大中型水库。
此外,我市将继续扩大推广鱼菜共生立体种养和稻鱼同田模式,充分利用水面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各区县立足实际,发展鲑鳟鱼、鲟鱼等高端冷水鱼和大鲵、胭脂鱼等本地特色鱼;在都市功能区和城郊,打造休闲观赏渔业园区和观赏鱼租摆产业,促进传统渔业向观光、旅游、餐饮方向发展。
近日,垫江县曹回镇安山村的黄秋葵种植基地里,村民正在剪摘黄秋葵。该基地由一家农业公司流转土地打造,当地村民也因此实现一举两得:既收土地租金,又能进基地务工增收。
通讯员 王统洲 摄
近日,巫山县大昌镇大宁河边,渔民正准备晾晒银鱼。三峡蓄水之后,原本生活在江河入海、入湖口的营养价值很高的银鱼,开始大量出现在三峡库区,每年夏季,可为库区渔民“额外”创造近1000万元的收入。特约通讯员 卢先庆 摄
版权声明: 凡所有标注为“来源:中国·巫山网”的稿件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需引用、转载,请来信获取授权,使用时请注明来源和原文链接,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未经授权不得盗链、盗用本站资源、不得复制或仿造本网站、不得随意转载使用本站版权所有的稿件,若有违反,我站将追究有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法律顾问:重庆抉择律师事务所 向东 13996558727 。 |
![]() |
主管: 中共巫山县委宣传部 主办:巫山报社 |
![]() |
地址:巫山县广东东路333号两心四馆四楼 电话:023-57622515 邮箱: 483465053@qq.com |
||
渝ICP备2021001401号-1 本网站版权所有:巫山报社 广告招商:18996597592 |
||
建议使用IE8.0或更高版本浏览器浏览本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