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巫山网首页 投稿邮箱:wsw5353@163.com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巫山网>> 要言要论 >> 正文

“三三归一”兴文艺
——县文联主席赵宁章谈巫山文艺文化发展

2014年12月19日 11:14:21
来源: 中国.巫山网

    近年来,伴随着《大美巫山》《丹青巫山》《翰墨巫山》《巫山文化丛书》《巫山作家丛书》先后问世,文艺创作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

    究其主导因素,主要源于三个方面。首先,巫山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行到巫山必有诗”,从郦道元的《水经注》,元稹的《离思》,刘禹锡的《竹枝词》,到舒婷的《神女峰》等等,都是历代名家泛游巫山留下的名篇佳作。尤其是高峡平湖的胜景形成后,伟人毛泽东的“高峡出平湖、当惊世界殊”在巫山成为了现实。巫文化、巴文化、楚文化、龙骨坡文化、大溪文化、神女文化等文化自成体系,无论是纵向比较还是横向比较,巫山都是世界级的文化宝地。其次,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给文艺文化建设工作以足够的底气。2012年,我县设立了“巫山县优秀文艺作品创作出版扶持奖励基金”,每年由县财政预算安排30万,同时出台《巫山县优秀作品出版扶持奖励办法》,明确了由县委宣传部总体负责,县文联具体实施,大力扶持文艺创作。再次,本土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空前热情让文艺工作充满活力。前些年,我县文艺工作缺乏统筹、扶持,基本处于一盘散沙、自娱自乐的状态。如今,文艺工作的统筹服务更加到位,集中策划和研究的文艺领域更深更广,文艺界自主创作的作品日益增多,每年在省市级以上报刊上发表的文艺作品超过百件,一批本土文艺爱好者还出版了涵盖摄影、绘画及声像等领域的个人专辑,取得了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

    客观审视我县的文艺工作,仍有三块短板不容忽视。一是文艺人才严重匮乏。优秀人才外流严重,本土人才培养困难,后备力量十分缺乏,不少传统文艺领域在青少年中出现人才断层。到目前为止,我县市级文艺家协会会员仅50人左右,国家级文艺家协会会员不足10人。二是精品力作产出困难。本土作者的文艺精品不多,在外的影响力较弱。三是文化市场不够繁荣。民间文化市场不活跃,全民重视文艺文化的氛围还未形成,文艺产品的交易还未形成市场。

    为解决短板,繁荣文艺,县文联已着力实施三大举措。一是不遗余力地培养本土人才。常年开展“送文艺、送温暖、送祝福”和“特色文化进基层、健康文化进家园、传统文化进课堂”的“三送三进”活动。大力实施“123”人才培养计划,力争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让我县市级文艺家协会会员突破100人,国家级文艺家协会会员达20人,县内文艺骨干达到300人。二是内外结合,借助外力创作文艺精品。先后邀请了梁上泉、王世光、吕洪文等名家来巫山创作。成功举办了“华文诗说名家论坛”、“西部作家三峡采风”等系列活动。还特别运用文艺扶持奖励基金向在外的巫山籍人士和创作的巫山作品倾斜。三是积极创新思路,切实做好服务工作,用心培育文艺市场,拓展文艺产业。

    未来,相信通过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巫山文艺创作一定能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文艺文化也一定能在群众中生根发芽,“中国文化名县”的目标定能实现。(陈玉梅 向海燕)

[责任编辑: 陶举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