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原文:巫山:山上丰收山下愁 玉米收成各不同
官田村村民把因旱无收的玉米杆拔掉。
(通讯员 卢先庆 陈玉梅 文/图)眼下正是玉米收获的季节。在巫山县,持续高温少雨天气,让海拔在600米以下的低山因灾欠收,但海拔较高的地方却没受到影响收成较好。
“我们村种植的玉米损失3成左右。”日前,在玉米主种区之一的大溪乡官田村,村民一边拔掉没长玉米的玉米杆,一边对笔者说。
同行的该乡负责人告诉笔者,今年全乡种有玉米3.05万亩。截至目前,大溪村、开峡村等7个村出现不同程度旱情,受灾面积约2.55万亩,其中轻旱约1.8万亩、重旱约7500亩,减产30%左右,直接经济损失400多万元。
与大溪乡不一样,在海拔较高的竹贤乡福坪村,村民杨元英正忙着请人帮忙收玉米。“今年种了3亩多玉米,每亩能收1000多斤。”杨元英说,高温天气没对高山玉米造成影响,收成和往年差不多。
针对这一现象,该县农委一技术人员解释,巫山属于山区县,立体性气候明显。即使持续高温,山上温度也比山下低近10℃。在低海拔区,高温天气造成玉米秃顶、缺粒、缺行甚至无果穗而大幅减产。而高海拔地区,由于光照充足,早晚温差大,空气湿度较大,玉米基本能正常生长。
“今年,巫山全县玉米种植面积近12万亩,虽然受干旱影响估计减产1600多万斤,但总产量基本与去年持平,在1.2万斤左右。”该技术人员称,目前,该县正组织农业技术人员进村,一方面帮助低山地区的老百姓及时加大蓄水力度,增加复种面积,采取晚播生产、排灌等措施来补救。另一方面积极引导高山村民及时采收玉米,确保收入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