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巫山网首页 投稿邮箱:wsw5353@163.com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巫山网>> 媒体广场 >> 正文

【重庆日报农村版】巫山古城墙

2013年04月02日 09:40:56

    点击查看原文:巫山古城墙

    巫山县在实施县城搬迁工作时,发现了一段残存的汉代古城墙。据此,专家推断,巫山在2000年不仅是一个繁荣的城市,也是三峡地区经济开发的重要地区之一。

    巫山汉代古城墙位于新城博物馆旁,由于城市建设,现仅保存一段10多米的城墙遗址。

    考古专家介绍,古城墙为夯土式城墙,构筑在东周文化层上,所以始建年代不早于东周。在东周文化层出土了大量的陶釜、鬲、小平底罐、花口罐、方格纹罐、瓮、盆等陶器残片,还有纺轮、石斧等生产工具,从而确定了夯土城墙年代的上限。同时,在这一区城墙外的坡地上,发现了11件墓葬,以西汉晚期到东汉时期土洞墓为主,表明这一时期的城墙功能在下降,逐渐废弃沦为公共墓地。综上,巫山古城遗址的夯土城墙的年代考证为西汉时期。

    发掘表明,东西两道城墙遗址往南(即巫山老城)延伸。结合2003年在人民医院工地发掘的汉代文化堆积,以及早年巫山古城的地理环境,考古队推测,巫山古城的轮廓大致以东井沟和头道沟为东西界线,南部以清代石头墙的南城墙为界线,北面以巫师大操场北面的土堆为界。

    巫山汉代城墙处于一个不太规则,又暗合周围地势的异形城址,与北方地区中规中矩的方城有明显不同。

    《水经注》江水条记载:“江水又东迳巫县故城南。县,故楚之巫郡也。秦省郡立县,以隶南郡,吴孙休分为建平郡,治巫城,城缘山为墉,周十二里一百一十步,东西北三面皆带傍深谷,南临大江,故夔国也。”文中描述的地理环境,与现在发现的巫山汉代古城的周边环境十分吻合。

    又据任乃强著《四川上古史新探》考证:“虞夏之时,巫山境域为倏氏族部落。后随巫(溪)盐沿大宁河通长江外销,巫山百谷所聚,逐步形成巫臷小国,县境即为国邑。春秋,县境属夔国子国境,夔系楚国附隅,楚熊挚封地。公元前634年,夔子不祀祝融(楚之先祖)楚王派令严成得臣,司马子率军灭夔,县境入楚国。战国,县境为楚巫郡地。秦昭王三十年(前277年)立巫县,包括仅巫山、建始、恩施、清江、巴东、巫溪诸县。”据此,可以初步认为,巫山古城应是汉代巫县治所,是一座地处交通孔道上的、以盐业为主要支柱产业的发达城市。

    文/图 卢先庆

[责任编辑: 陶举聪]

主办: 中共巫山县委宣传部      承办:巫山报社

地址:巫山县广东东路333号宣传文化中心四楼      邮政编码:404700      电话:023-57688950      邮箱: wsw5353@163.com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20030050       本网站版权所有:巫山报社

建议使用IE8.0或更高版本浏览器浏览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