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团年饭。
笔者的老家———巫山县铜鼓镇青松村,坐落在与渝鄂交界的大山的皱褶里。今年,笔者决定又回老家过年,因那农村的变化,充满着地地道道柴烟味儿的团年饭,至今让人难以忘怀。
讲究“有头有尾”
记忆中,王氏家庭吃团年饭一般都是在晚上。因为,据父辈们讲,笔者的祖人上川是晚上到达的,所以吃团年饭要在晚上,以祭先祖。所以,每年的除夕,母亲做过早饭吃后,父亲便取下熏腊的猪头、猪蹄来烧。母亲就忙着炸豆腐果子、豆腐丸子或者干洋芋片等。待母亲把这些炸好后,父亲烧的猪头、猪蹄也基本完工了。由此,就交给母亲打理。母亲将其一遍遍地清洗干净后,就用一口大铁锅开始炖。由于猪头要用来敬“老爷”,所以要炖一个整猪头,致使炖的时间很长。与猪头一起炖的还有猪蹄、带猪尾巴的那块肉,我们叫“圆尾”。这也叫“有头有尾”。
待这些都炖熟,天也就基本黑下来了。这时父亲就用一个大的木盆,端着一个整猪头、猪蹄、猪尾,还有米饭、豆腐等,还得在猪鼻孔里和豆腐上各插上一双筷子,开始出门敬“老爷”,以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山货”香甜可口
去年,笔者带着妻儿回家过年。因母亲生了一场病,身体状况不是很好,做团年饭的事就落在了妻子的肩上。
待父亲敬完“老爷”回来,我们就开始帮着拆猪头、切肉、炒菜。所有的材料,几乎都是父母亲一年的辛苦所得。虽然都是“山货”,但我们仍做出了很多花样的菜肴。像凉菜有:猪耳朵、猪肚子、猪舌头、猪肝等;热菜有:炒圆尾肉、炒猪头肉、红烧鸡肉等;还有油炸鱼。素菜有煎豆腐、蛋饺子、爆炒白菜等。桌子中间还少不了一钵粉条炖腊猪蹄。一张八仙桌上,放得满满的,香气扑鼻浸入肺腑,让人垂涎欲滴。
“今年,我们基本上没有买什么菜。”父亲说。其实,也用不着要买什么菜。菜桌上都是应有尽有,还需要买什么呢?因有些东西都是保存在那里为过年而准备的。据了解,他们的那些嫩包谷米、嫩豌豆等,都是放在冰箱中而保存下来的,吃起来仍是那样香甜可口。
“现在每天都像过年一样。”小弟说,什么时候想吃什么就有什么,也不一定有些东西非得要过年才吃。东西买多了,吃不完,纯属一种浪费。他说,吃东西只要有那么几样,符合自己的口味就行了。
文/图
特约通讯员
王忠虎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图片。